简而言之,这两味中药的命名都源于其药用功效,而非其源头植物。
茵陈,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的干燥地上部分(接近地面的幼苗)。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。
茵陈,具有清热利湿,利胆退黄的功效。民间谚语有“一两茵陈一两金,正月茵陈赛黄金”。“三月茵陈四月蒿,五月六月当柴烧”。意思是春季茵陈可采食或入药,到了夏季只能当柴烧了。
药食同源,它也是春天饭桌上的美味.
陈皮,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。主要功效是理气健脾、燥湿化痰。
这里的“陈”字,真的是老旧的意思?
1、茵:屮
巾之气并发之本源。
因:雷形电气合成的本源。
因:
电气、
雷形,和合成了一个“
大”。道生一一生二,“因”是“二”的层面的本源(大属于二层面)。(“
以”是三层面的本源)
茵:上
屮shēng下
巾chè的阴阳二气合并在一起
形成的本源。
2、陈:从中心点开始,贯通上下的立体式扩张
阝(阳包耳):从
通从三个
显,贯通天人地、上中下的阳气。
东(東),从
日从
屮从
巾,或者可以说是
木字中间的那个点在外面加了一个
。东表示从中心向上下方向的立体扩张,发的是中心点dào和
通tōng的切音dōng。
陈:从中心点开始,贯通上下的立体式扩张。“陈”从构字上来说,是“
木”字的升级加强版。
=========
因此,“茵陈”,代表贯通上下的本源木气。
茵陈为什么能治肝胆湿热(典型病症:黄疸)?湿,五色属黄,代表凝滞不动,久则蓄热。肝胆本属木,理应克土,却反被土所侮,是木气生发不利之故。茵陈所带的强大木气,能够从人体木之本源——肝胆入手,通彻上下,从而清利肝胆湿热。
“陈皮”,它只有“陈”没有“茵”,仍然属于贯通上下的木气,但却不是“本源”。因此,陈皮作用的对象并不是肝胆(木之本源),而是在于脾胃(色黄入脾)。仍然是理气除湿去滞的效果。
我们讲解了“茵陈”和“陈皮”的命名。想一想,陈字真的是“老旧”的意思吗?我们讲解了“茵陈”和“陈皮”的命名。想一想,陈字真的是“老旧”的意思吗?